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生活記事-閱讀書籍-自我成長-身心靈」標籤的文章

【讀後整理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心想事成的秘密與心法 | sowonx2015

圖片
前面老人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最真實的自己,還告訴我們要怎麼得到快樂跟世界的組成 也告訴我們潛意識與我們的關係,和潛意識是怎麼與我們溝通的 還沒有看過前面的朋友,這邊提供快速傳送門 👇👇👇 【讀後 整理 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找回那個最初的自己,掙脫困住你的牢籠 【讀後整理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你的很多行為都不是本意,是「小我」在做怪 【讀後 整理 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認識自己的潛意識,幫助你心想事成 接下來老人要帶我們一層一層擊破包覆在真我外面的層層高牆 結束了身體和情緒,再來就是思想,還沒看過第一層的,這邊提供快速傳送門 👇👇👇 【讀後整理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▸ 身體 ◂ 重新找回與身體的連結 【讀後整理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▸ 情緒 ◂ 面對情緒、接納情緒,並學會臣服 【讀後整理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▸ 思想 ◂ 我們的思想都是正確的嗎? 【讀後整理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▸ 身分認同 ◂ 身分認同的解離與探索    心想事成    最後老人告訴我們心想事成的秘密,很多人談論心想事成 都是不停地強調潛意識的積極力量,要不停的用正向思考來創造、顯化你想要的人事物 但你實際照著做會發現,效果似乎不會如你預期,原因是什麼? 心想事成的秘密 回到 潛意識篇 的馬車圖,我們的意識就是那匹可憐的馬,再怎麼下定決心也沒用 我們以為是因為我們被車夫 (潛意識) 操控著,但車夫終究還是要聽乘客 (真我) 的話 所以我們一直想學著利用車夫幫我們完成夢想,車夫始終不是做決定的人呀~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世界上都有自己必須要學習、面對的課題 而真我就是帶著我們去體驗學習的存在,這點跟 人類圖的磁單極 概念很像 舉個例子: 有個女生想要嫁一個如意郎君,看他的意識行為模式,他真的很認真在尋找 但他的潛意識相信自己不配得到一段好姻緣,而他的真我決定好他今生的課題是在感情上學會獨立自主 在這樣的情況下,他在怎麼努力也起不了作用... 如果他可以學好這份課題,他真心想要的事物就會自然而然的流向他,擋也擋不了 所以心想事成的秘密就是: 了解自己的人生模式、學會自己的課題之後,自然就會獲得 老人還整理了心想事成的幾項重點: 心想事成第一定律是: 你嚮往的人事物必需命中注定就應該是你的,或是與你的更高目標一致、有利於人類社會的 再不然還可以做的...

【讀後整理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▸ 身分認同 ◂ 身分認同的解離與探索 | sowonx2015

圖片
前面老人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最真實的自己,還告訴我們要怎麼得到快樂跟世界的組成 也告訴我們潛意識與我們的關係,和潛意識是怎麼與我們溝通的 還沒有看過前面的朋友,這邊提供快速傳送門 👇👇👇 【讀後 整理 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找回那個最初的自己,掙脫困住你的牢籠 【讀後整理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你的很多行為都不是本意,是「小我」在做怪 【讀後 整理 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認識自己的潛意識,幫助你心想事成 接下來老人要帶我們一層一層擊破包覆在真我外面的層層高牆 結束了身體和情緒,再來就是思想,還沒看過第一層的,這邊提供快速傳送門 👇👇👇 【讀後整理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▸ 身體 ◂ 重新找回與身體的連結 【讀後整理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▸ 情緒 ◂ 面對情緒、接納情緒,並學會臣服 【讀後整理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▸ 思想 ◂ 我們的思想都是正確的嗎?    自我認同覺察    之前在情緒篇有提到過「臣服」,臣服其實分為兩個階段: 第一階段臣服: 接受事實,不去糾結已經發生無法改變的事 第二階段臣服: 臣服於你因事情衍生的情緒,不與它抗爭 當我們陷入不好的情緒之中,我們會一直在泥沼中掙扎,想要逃脫 我們藉由很多逃避策略,不去面對,而是用壓抑、否定、排斥 凡是你抗拒的,都會持續! 當你抗拒某件事物或是情緒時 你會聚焦在那建事物或是情緒上,這樣你會賦予它更多能量,它就會更強大 情緒就是一種能量,它會來就一定會走,我們就任由它來來去去,不加以干涉 負面情緒就像黑暗一樣,你是趕不走它們的,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光帶進來 要怎麼把光帶進來呢? 自我覺察就會帶來知覺之光,喜悅是消融負面情緒最好的光 在最開始有說到喜悅與快樂的差別,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? 快樂是需要外在條件,範圍較小,也有邊際效益遞減的問題 喜悅是發自內心的,可以大範圍滲透你的全身,還不會遞減 我們可以回頭想想,什麼東西是發自內心喜歡的?小時候有沒有什麼想做卻沒做的事? 你可以安排一趟旅行,到大自然感受最接近真我的振動頻率,也可以安排你一直想嘗試卻沒做的事 定靜 對治紛亂的思想和負面情緒是最有效的,它可以幫我們建立覺知 提升我們對事物的和自我的覺察能力 靜心 時,身體如如不動,情緒和思想都在嚴密的監控下 我們就可以跟自己的真我短暫的相聚,雖然短暫,但也很接近生命的源頭...

【讀後整理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▸ 思想 ◂ 我們的思想都是正確的嗎? | sowonx2015

圖片
前面老人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最真實的自己,還告訴我們要怎麼得到快樂跟世界的組成 也告訴我們潛意識與我們的關係,和潛意識是怎麼與我們溝通的 還沒有看過前面的朋友,這邊提供快速傳送門 👇👇👇 【讀後 整理 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找回那個最初的自己,掙脫困住你的牢籠 【讀後整理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你的很多行為都不是本意,是「小我」在做怪 【讀後 整理 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認識自己的潛意識,幫助你心想事成 接下來老人要帶我們一層一層擊破包覆在真我外面的層層高牆 結束了身體和情緒,再來就是思想,還沒看過第一層的,這邊提供快速傳送門 👇👇👇 【讀後整理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▸ 身體 ◂ 重新找回與身體的連結 【讀後整理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▸ 情緒 ◂ 面對情緒、接納情緒,並學會臣服    思想檢視    接著老人帶我們檢查我們的思想,了解我們大腦產生思想的運作方式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挑剔很多東西,吃穿用度我們沒有一樣不挑剔,甚至是親朋好友也是說個遍 可是我們卻從來不挑剔自己腦袋裡的思想,大腦說什麼,我們都全然的相信了! 思想是怎麼產生的? 從小到大,我們接受了很多「應該這樣」、「不應該那樣」的思想, 產生了很多信念、價值觀、態度、標準來約束自己,也來衡量、批判他人 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所思所想的基礎,可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 對自己的思想深信不疑,讓它牽著我們的鼻子走 我們都生活在自己思想觀念的牢籠之中,卻渾然不覺 有時候我們 「覺得」 別方怎麼想、怎麼看我們... 都是我們的大腦自己篩選、過濾、定位出來的,其實並非事實,可能都只是我們的猜測跟想像 我們的頭腦真的很會欺騙我們,它只看的見它想看見的東西、接收它想接收的資訊 無關乎外在條件是什麼,或事實到底是什麼 大腦裡的思想我們無從控制,只能藉由觀察它、檢視它來轉移 當你看到自己思想的同時,你就可以切斷與它的認同 如果你進一步去檢視真實性,會發現接近 90% 的思想幾乎都不是正確的 當你不再盲從腦袋裡的聲音時,就是它止息的時候 你內心的陰影面積有多大? 從小我們的父母、長輩、師長會告訴你很多的「應該」與「不應該」 你應該聰明、能幹,你應該懂事、乖巧,你應該獨立、勇敢... 各式各樣的要求、標準不段的輸入,最後就是裝滿、責任重大的腦袋 這是每個人理想的樣子、也是...

【讀後整理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▸ 情緒 ◂ 面對情緒、接納情緒,並學會臣服 | sowonx2015

圖片
前面老人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最真實的自己,還告訴我們要怎麼得到快樂跟世界的組成 也告訴我們潛意識與我們的關係,和潛意識是怎麼與我們溝通的 還沒有看過前面的朋友,這邊提供快速傳送門 👇👇👇 【讀後 整理 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找回那個最初的自己,掙脫困住你的牢籠 【讀後整理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你的很多行為都不是本意,是「小我」在做怪 【讀後 整理 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認識自己的潛意識,幫助你心想事成 接下來老人要帶我們一層一層擊破包覆在真我外面的層層高牆 結束了第一層身體,再來就是第二層情緒,還沒看過第一層的,這邊提供快速傳送門 👇👇👇 【讀後整理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▸ 身體 ◂ 重新找回與身體的連結    情緒臣服    接著老人開始告訴我們怎麼處裡情緒,也是我們最需要學習的課題 台灣的父母並不會鼓勵孩子表達、認識情緒,學校也不會教你怎麼處裡自己的情緒 這不是父母的問題,因為也沒有人教他們情緒是什麼,學校以升學導向,自然也不會重視 長大後會漸漸發現,我們很多的事情都是被情緒困住... 我們才開始學習怎麼和自己的情緒相處,和小時候被困住的情緒和解... 情緒障礙,被負面情緒套牢 老人一開始就說: 情緒!是每個現代人都要面對的難題,情緒問題是怎麼來的? 有那些負面情緒是最困擾我們的? 我們學會跟身體連結過後,我們可以感受一下負面情緒對應的身體位置 這些情緒也都是一種能量, 它會來,也一定會走 ,都是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動 對孩子來說,無論是天生的恐懼、索求不得的憤怒、失望落空的悲傷,都只是能量經過的自然過程,父母應該做的是讓孩子感受、認識這樣的情緒,但絕大多數的長輩遇到孩子有負面情緒時是急著阻止,或是自己失去耐性對孩子發脾氣 如果你將來為人父母,或是現在就是父母, 請記得要在情緒上給孩子無限的支持與認同 很多人看到這裡會想說,這樣做不會寵壞小孩嗎? 我們做的是情緒的支持和認同,只是接納孩子有各式各樣的情緒,不加以阻止或否定 情緒本身沒有好壞或對錯,每個情緒背後都有一個要表達的訴求 不是孩子所有的要求都要同意,是讓孩子學會感受情緒的過程,可以有情緒,但行為舉止還是要遵守 情緒就是一種能量,會來也會走,大人不要干涉,要讓孩子學會處裡自己的情緒 我們要做的就是,給孩子無限的愛和支持,讓他們學會跟自己的負面情緒共處 如果使...

【讀後整理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你的很多行為都不是本意,是「小我」在做怪 | sowonx2015

圖片
前面老人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最真實的自己,還告訴我們要怎麼得到快樂跟世界的組成 也告訴我們潛意識與我們的關係,和潛意識是怎麼與我們溝通的 還沒有看過前面的朋友,這邊提供快速傳送門 👇👇👇 【讀後 整理 】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| 找回那個最初的自己,掙脫困住你的牢籠 圖片來自:Canva    關於小我    因為我們失去了與自己生命源頭 (真我) 的連結, 所以我們便會不斷求取已獲得能量 「小我」就這樣一個一個產生,為了滿足我們的 「自我感」 你的關心是為了對方?還是自己? 老人告訴我們,這天底下只有三件事: 老天的事、你的事、他人的事 我們時常會假借 「關心」「擔心」 的名義,干涉他人的事 再看清楚一點,你的關心和擔心,是為了你自己還是為了他? 說個最常見的例子: 許多父母會管教小孩,要小孩守規矩、督促小孩用功讀書 這其中有多少是參雜了怕小孩出去丟自己的臉、怕別人說你的小孩怎麼沒教養的成分? 或是希望小孩可以為他們的小我帶來光榮?甚至將自己對未來無名、未知的恐懼投射在小孩的身上,加重小孩的負擔? 夫妻相處也是一樣,兩個人都應該捫心自問: 你真正的出發點是什麼?是為了對方的人生?還是更多是為了自己? 在面對親密關係的人,更要注意溝通的方式和方法 如果你是為了自己,還自以為有權力管對方,認為自己可以介入他人的領域、讓對方改變 這種作法不但白費力氣,還會讓這段關係變得非常緊張 比較好的作法有量種: 你可以把你知道、你認為正確的觀念與對方分享,但不要設定預期的結果 這樣對方比較容易接受、你的話才比較有機會傳遞讓對方聽到 要避免:「一定要... 不然會...」「你一定要聽我的... 我以前就是...」之類的話語 你自己努力、盡力的去做,讓對方產生好奇,讓對方真的看到效果 這樣對方可能會比較願意聽你為什麼這麼做的理由,進而跟著一起做 如果你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在對方身上,對方小我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反抗 不是說什麼都不能說、什麼都不要做,最大的差異點在於你的心態和出發點 你的本意是出於關心,把提醒當成一種愛的表達?還是出於恐懼,把擔心投射在對方身上,施予壓力? 從表面上看好像沒有差異,但從能量和心理感受上都是可以明顯區分的 重點就是要放下小我的執著心,只要你盡到你的做的出於愛的關心,剩下的就是他人跟老天的事 管好自己的事最重要,為親人擔心,其...